沉寂许久的光伏市场,这几天迎来了新的舆论热点。
顶尖光伏一体化厂商隆基绿能(SH:601012)宣布:今后的技术重心将全面转向BC电池领域。
2024年上半年,众多光伏电池组件公司豪赌的TOPCon,产能释放将达500GW。
BC赛道方面,预计隆基和爱旭两家公司的电池产量也将高达50GW左右。隆基全仓“ALL in”BC电池的决心,似乎并没有被TOPCon的巨大能量所吞噬。
就此,能源一号近日访问了多个TOPCon、HJT、BC领域的技术大咖、产品总监、市场负责人、地面电站的行业人士等,总结出了21个关键信息点,一同探讨下未来的中国及全球组件技术走势。
关于HPBC的市场竞争力
1、隆基正式宣告进入的是一个小众电池领域---BC。这一技术的主要参与者除了爱旭、TCL中环间接持股的MAXEON等。其他的参与方,能用十根手指能数出来(天合、正泰、日托、国电投和金石能源、晶澳等)。
目前隆基和爱旭已公开确认坚定进入BC电池。布局方面,预计电池产能在今年年底总计会有55GW的产能释放,2024年会有预计50GW的实际产量走向市场。
隆基友商---晶科能源认为,BC在单面产品上有一定发展潜力,时间可能在两年甚至更长。
晶科在BC上实现了一定量产,26.5%以上的中试线效率,何时产品化需要进一步分析决策。
另一家重点组件厂商晶澳科技方面今天也表示,目前研发有BC电池技术储备。
2、BC技术的降本、量产情况,是与这个技术可不可以大面积推广有直接关系。隆基上半年HPBC的电池组件出货近1.5GW,规模不大。到了今年年底就有每月2.2GW的产出,明年实现大规模量产,意味着产品成熟度在明年开始发挥作用。
3、就良率来看,隆基现有BC的产品良率为95%,比Perc要低,不过跨越93%之后就能量产。后续会到96%~98%,成本会随着良率的提升而逐步下降。
4、有用过隆基HPBC的电站业主和投资方说,目前这个产品比210要贵2毛钱,发电量和实际效率的变化还有待观察,目前HPBC的优势需要更多时间来证明。
5、现在BC电池介入的公司不多,不过未来会不会进入到激烈环节,要看企业是否有完整的技术储备和布局,隆基手上有100项的专利布局,希望可以给产品带来足够的保护。除了晶科外,天合早在10多年前已进入,不过只是停留在小规模。
6、隆基手上有HPBC、HPDC和TOPCon等多种技术,而且HPDC技术也有规模化量产。未来公司ALL-IN BC电池,是短期战略还是中长期,需要时间印证。
7、隆基干嘛不去押宝TOPCon?公司的说法是,投资高度谨慎,避免未来投资了难以回收且占用现金流。确保公司的投资能协助企业运行和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确保投资之后给客户带来高价值的产品和相对好的盈利。同时,企业对于研发投入、创新等都是有很大资源来予以保障的。有市场人士解读隆基押宝在BC电池上,主要是前期在做技术路线的选择上过于谨慎而引发的,然后晶科、晶澳等公司跑得更快了点。如果都放在这个着力点上,隆基的优势并不突出,不如在BC上另辟蹊径。这个评论当做看一看即可。
8、这几年BC技术没有TOPCon、HJT有竞争力,还是因为技术难度较大,工艺制程复杂的原因。如果隆基宣布自己彻底突破了,不失为一种新的组件选择。
9、市场应用项上,目前的HPBC电池主要对应隆基公司的Hi-MO6技术,分布式路线的使用会更多,特别是海外分布式,在溢价方面可以接受。在国内的分布式市场上,央国企是投资方,一些电站建设和承包商则会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短期内如果HPBC不能有好的价格优势,选择余地会有一点点受限。隆基也说了,如果把自己的BC组件用在电站上,效率和TOPCon一样,没啥必要。而这也是为什么爱旭的ABC电池一开始就主打海外市场的原因。
10、未来隆基的HPBC 会更新到PRO版本上,这个版本在2025年会推出到电站市场和分布式市场两个地方,因为单双面都会有优势。当前标准的182版型,推出590W和580 W两个功率的产品。隆基认为,过去正面有栅线时,栅线都是圆形或类圆形,直射时,栅线反射到玻璃的光会被再反射到硅片上,导致测试直射时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现实中不是纯直射状态,只有正午是直射。而HPBC不论那种角度入射,是不存在反射的,有优良的发电性能,河南河北单瓦发电量较TP高 2-3%。(当然目前数据是否充分,还有更多验证空间)
关于TOPCon和HPBC、HJT的对比
11、毫无疑问现在TOPCon的量产很大。前六大公司估计明年量产将会超过200GW以上。市场整体量产在明年上半年触及500GW的数字。
大部分组件公司也在奔向TOPCon。自2022年技术元年之后,该电池产品所应用的宽度和广度已经非常明显。
12、隆基、爱旭自己其实也有TOPCon产能。其中隆基在明年一季度的主流技术(TOPCon)产能释放是在30GW。
13、几个主要的大组件公司在N型上的布局都已提速。大厂方面的N型产能对比:
1)晶澳N型电池产能将在2023年底超过57GW,n型产品的全年出货目标是占总出货量的25%左右。同时晶澳的n型电池转换效率最高达到25.6%。
2)天合到今年年底的组件产能95GW;电池产能75GW,其中TOPCon超40GW。
3)晶科:2023年出货预期上调到70-75GW,N型占比60%,产能上调,预计到年底形成85GW硅片、90GW电池和110GW组件。今年Q3组件预期出货19-21GW,年底电池量产效率25.8%,年底N型产能占比75%,海外一体化产能12GW+。
14、TOPCon是一种过渡路线?大部分技术人士认为确实如此。但是未来3到5年,这个技术依然是主流之选。隆基说了,TOPCon的投资回报率可能不如PERC,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现在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不是唯一考察的点,还要看是不是真的有回报。假设不投TOPCon,那么选择HJT的技术底气是不很强?能比东方日升、华晟做得好么?或者说你进入BC领域,你能杠得过隆基和爱旭么?有没有相比来说更突出的优势?但如果站在大队伍这一边,是不是赢面更大一些?总之每个人所拥有的技术功底、实际的研发能力和研发投入都不同,选择什么技术要看自己的底子和未来的规划。
15、就溢价方面,N和P的溢价在7分-1毛左右,溢价无明显变化。
16、对于HJT,存在两种观点。有的认为它的技术工艺壁垒还在,有的认为已经有企业在突破中,且肉眼可见的能看到技术难度、工艺难度的降低,2024年HJT会爆发一部分出货出来。
17、BC的电池可靠性质量水平还有待验证。整体来说成本的居高的,外观好看是较大的优势,一些屋顶市场有需求。
18、HJT的降本情况:以东方日升为例,2023年切片-电池-组件-运输端成本跟perc持平;HJT的年化产能未来会达到2GW左右。量产效率平均25.5%,最高26%。同时,公司的部分产线良率已经稳定在98.5%;
19、技术理论预期HJT非硅成本较perc 高0.1元到0.12元,后续通过低银非铟+0BB来进一步降本。目前客户也可以接受0.1元到0.15元的溢价,有的地方溢价可以更高。当然,异质结本身也存在材料匹配和爬坡的进度,从当前时点去看,东方日升的全年9GW电池会投产,明年电池会全部满产。
20、整体来说:TOPCon和HJT度电成本都比PERC低(肯定是快速淘汰的),TOPCon没有想象中容易,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投资收益要具体看企业和时间。而 HJT的技术工艺门槛又比TOPCon更高,功率和收益可能更好。
21、在多晶硅价格去魅之后,市场回归到理性状态。垂直一体化的企业优势会凸显一些。关于TOPCon的溢价:即便企业都是TOPCon技术,有可能大厂和好公司也有1毛每瓦的市场溢价。同一个大市场,客户也愿意给质量好的产品更高溢价。
以下是部分2023年SNEC展会上,各大公司展出的电池组件信息汇总:
BC电池、HJT和TOPCon分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