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国会参议院以“压倒性”多数快速通过了2024年《美国国防授权法》的修正案。具体内容是禁止美国能源部长将战略储备中的原油和原油产品出售给中国、俄罗斯、朝鲜或者伊朗及其相关的任何机构。
这个时间很巧,修正案通过时间恰好是基辛格访华期间。52年前,基辛格秘密访华,成为推动中美建交的破冰人物;52年后,他的到来却伴随着美国加重对华限制。
一饮一啄,皆有来因。非是基辛格背刺自己的国家,只能说立场决定态度。
美国战略石油的地位
先说结论:美国限制购买战略石油的影响,非常有限。
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开始于1977年,主要集中在墨西哥湾沿岸的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该地为美国石油化工中心地区,峰值时曾达到7亿吨以上。
2015年是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分界点,这一年,美国发现了页岩气,缓解了国内石油储量的问题。在此之前,美国的战略石油大多用于调节国家石油价格和经济,在此之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则可以向外出售。
美国有一个规定,战略石油储备动用总量不能超过3 000万桶,动用时间不能超过60天,储备石油低于5亿桶时不能利用。单看这个量,并不足对所禁国家造成任何威胁。俄罗斯有丰富的储量,我国的石油来源多点开花,2022年美国未上中国十大原油进口国,更遑论3000万桶的石油流量。
石油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美国政府认为,只有确保其在全球石油市场中的地位,才能更好地维护其能源安全。虽然数目尚不足以撼动,但美国的冷战思维却很明显,对能源安全来说,这不是一个稳定的信号。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曾对美国的这种行为表示,“我们敦促美国有关政客摒弃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正确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多做有利于增进中美互信与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
未来的能源安全
美国这一招虽然没有伤到要害,但其带来的影响需要长远考虑。
其一,中国与美国在能源技术领域多有合作。订单方面,中石化和美国维吉签订LNG长期购销协议;沙特阿美入股荣盛石化;延长石油与美国企业合作开发天然气技术……诸如此类的合作还有很多。
美国限制中国购买战略石油,将加剧中国与美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限制,并可能导致中国在能源技术领域的自主发展受到威胁。这将对中国能源供应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威胁能源安全。
其二,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仍旧很高。2022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仍然超过70%,较为依赖中东。2022年中国原油进口国中,中东地区九个,进口占比53%,这一数据虽然比以前有所下降,但半数之值仍然值得关注。
中东历来是世界的“火药库”,其油气生产随时都有遭受严重破坏危险。当前世界局势不稳,一旦有突发事件,能源安全将直接遭受到威胁。此前,能源基金会副主席杨富强认为,未来的原油进口比例比例应该调整到中东45%,俄罗斯15%,中亚10%,非洲20%,南美5%,其他地区5%。
其三,石油美元仍占据主导地位。虽然美国在中东的话语权逐渐减弱,石油美元地位不稳,但其自身油气储量丰富,在油气市场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美国可以通过控制石油产量和进口量、提升石油进口关税等方式,影响油价的走势,控制市场流动方向,间接影响中国乃至其他国家的的石油进口量。
不过,这些影响正在被消解:当前,欧佩克和俄罗斯为了油价而成为利益一致方,俄罗斯发展卢布经济,欧洲在能源等“战略性行业”在增加使用欧元,试图挑战美元的地位;日本和韩国则试图使用日元和韩元进行石油交易,伊朗、委内瑞拉、叙利亚等国计划通过使用黄金、人民币、卢布等替代美元来结算石油交易,或建立一个反美联盟……石油美元被“群起而攻之”,摇摇欲坠。历史告诉我们,以德,万朝归附,以私,举步维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部法案必须由国会参众两院通过内容相同的最后版本,才能送交总统,总统可以将其否决或签署成法。也就是说,2024年《美国国防授权法》的修正案虽已通过,但在拜登签署前,一切还是未知数。
值得关注的是,在新能源大势下,中国的光伏发展领先全球,正在成为未来能源的中坚力量。也需要注意的是,在关联带动下,中美新能源合作或受影响。